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彭薇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彭薇:让国画更自由

2011-11-13 00:00:39 来源:南方都市报作者:谢湘南
A-A+

  将春宫图画在绢鞋的内底,精致、美、被微微遮掩的春色、薄薄的空无,甚至可以用“思无邪”来形容。这一系列取名为“脱壳”的作品,是艺术家彭薇的近作。11月5日,当“脱壳”在何香凝美术馆亮相时(展览将展至12月18日),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好奇、格外的注目与赞叹。

  此次展览展出了彭薇近十年的几个系列作品“锦衣”、“绣履”、“衣钵”、“遗石”、“彼时彼地”、“脱壳”。从平面的描绘,到立体的装置,这是一个以女性的敏感与细腻构筑起的“锦绣世界”(也可以说是一个多喻世界)。与世人对传统国画的迂腐印象完全不同,彭薇对国画的移植与挪用,激活了古老的水墨元素。她说她的目的就是让国画更自由。

  “脱壳”将绘画的平面性颠覆

  怎么会想到将春宫图画到绢鞋里呢?彭薇认为是一个偶然,刚好碰到了这种材料,而她这十年来,也一直在关注着跟身体有关的绘画元素,比如有一段时间画服饰,很早时画过“绣履”系列,再偶然在家门口碰到弃置的模特衣架,被拿来做装置的模型,将一层层宣纸裱在模特上,然后作画。直到最近创作出“脱壳”。这似乎是一个很自然的创作过程。然而观众看到,从单纯的平面书写,置换成多维空间的体语表述,这是一种飞跃,不仅多出趣味,也生成无穷的可阐释空间。

  艺术家陈丹青就认为彭薇的这些新作是“双重现成品的妙用”。“二者的材料均属唾手可得:包裹服装店塑料模特的宣纸在剥离后成为空荡荡的女身,因纸的质地而窈窕轻盈,遍布其上的山水、昆虫、人物,是对各种中国经典画面美丽局部的衿衿戏仿,因彩墨笔致而谐趣盎然———绘画的平面性被颠覆,同时被塑,这些物体表层的依附性彩绘,理论上当然属于雕塑作品,观念上具有暧昧的装置意识,事实上作者仍在宣纸上画画,效果上,则绘画的观赏此时乃取决于一尊雕塑,又在雕塑的三度空间中与绘画欣然遭遇。”

  陈丹青认为彭薇的游戏与实验是灵而自由的,并有所创发。他说:“彭薇的‘绣履’及‘锦衣’系列原已兼具中国画的古典雅趣和后现代的符号性简洁,但毕竟为国画类别所囿限,目前的新作一举逸出传统范式,而在三度空间的装置游戏中,‘国画’性质在物质化陌生化的过程中被彻底篡改,而国画的神竟不曾丝毫丧失,委实清新可喜。”

  “我就是在对古人进行抄袭”

  站在镜头前的彭薇就像她的作品一样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双重气质。她直率地向围着她提问的记者说,“我的作品就是在对古人进行抄袭”,她所说的抄袭是什么呢?从她的作品中,我们看到的自然是国画元素与经典画面。她的这种可爱表述,自然说明她对自己的创作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定位。她就像一个美丽的裁缝与大厨一样,为观众呈现出新的美学趣味。

  “在中国人看来,‘古人’与‘我’,只是时间的不同‘点’,见或不见,才是中国人在乎的事。这就是为什么我画石头时从未念及‘当代’与‘传统’。我不在乎‘重复’,当一件事物被重复,它的时间的点,已经变动了。时间是不会重复的,或者说,时间就是同一与重复。”彭薇说。

  或许也正因为,她对于时间、记忆有这样的理解,所以在现场还看到了她在自己的手腕上画手表这样充满童趣的作品,从这一角度理解,彭薇也是一个时间戏仿者,她试图用重复与单一的动作来调侃永恒,就像滚石头的西西费斯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彭薇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